- 您所在的位置:
- 海南全域旅游網首頁
- 總站全域旅游首頁
- 魅力海南
- 產品頁
海南黎族三月三節:以歌會友,以舞傳情
發布時間:2023-03-10 14:37:42 作者:
黎族三月三節(農歷三月初三),海南省的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向往之情的傳統節日,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自古以來,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會身著節日盛裝,挑著山籃米酒,帶上竹筒香飯,從四面八方匯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會、對歌、跳舞、吹奏打擊樂器來歡慶佳節。青年男女更是借節狂歡,以歌會友,以舞傳情,沉醉在幸福的愛河里,直到天將破曉,才會依依惜別,相約來年三月三再會。 黎族三月三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隨著時代的變遷,慶祝內容也日益多樣,但對歌、民間體育競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基本的內容。
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Ⅹ-12。
每年春天農歷三月三日,美孚方言男女著盛裝,帶著山欄米酒、竹簡香飯和粽子,從四面八方來到集會點,祭拜始祖。當夜幕降臨時,年長者聚飲敘舊,年輕男女則成群結隊相會,人們通宵達旦對歌,以歌聲來傳達情意。
居住海南島南部地區的黎族,每逢“三月三”節,以豬頭、米酒和飯團為祭品,前往三亞落筆洞、甘石嶺山洞等地祈祖先賜平安。五指山合畝制地區黎族,于農歷三月的牛日,在畝頭家殺豬擺酒席,聚眾敲鑼打鼓歡跳祭祀祖先的舞蹈,慶賀春天帶來的福氣,為未懷孕的婦女招福魂,祝愿來日生男育女。
早晨,姑娘們個個穿著民族服裝擁向五指山。她們將竹筒掛在樹上,潛入附近的密林。當旭日東升,手持花傘的小伙子們吹著口哨來到…坡,推舉代表用 打柴舞黎語叫“轉剝”,是黎歌聲向林中發問。
不一會兒,姑娘們一齊沖出來,男女青年一齊歡歌勁舞。有情意的姑娘則走到小伙子身邊,在花傘下并肩談心。如兩人情投意合,則互贈禮物留念。
節日期間,青年男女一般都要表演“跳竹竿”。如今,它已成為此項活動由12人或16人參加,8人擺竿,4人或8人跳竿。活動在鑼鼓和音樂聲中開始,持竿的8人有節奏地使手中竹竿一開一合,跳竿的人則隨著竹竿的開合,在竹竿中跳躍、轉身。
此項活動也是黎族青年傳播愛情的一種手段。獲勝的姑娘常是小伙子追求的目標,而取勝的小伙子也往往是姑娘的心上人。
會場一般設在開闊的橡膠林里,幽邃、涼爽、安謐:有時一對對情人悄悄離開篝火旁,小伙子把耳鈴掛在姑娘耳朵上,把鹿骨做的發釵插在姑娘的發髻上,姑娘把自己親手精心編織的七彩腰帶系于情郎腰間,雙方信誓旦旦,相約第二年年三月三不見不散。